追寻坦洋“元记茶行”的故事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追寻坦洋“元记茶行”的故事

近日,福建福安青年池志海编著的《福州烟台山影像志》在福州出版发行。书中收录的清代裕昌洋行主要红茶供应商——福安坦洋元记茶庄制茶场景图生动还原了清代坦洋村茶叶制作的场景,引领我们探寻当时蜚声茶叶界的坦洋工夫创始人之一“元记”茶行吴氏家族的制茶史。

起步:从白云谷岭走出

闽东有座山叫白云山。雄浑巍峨的大山自西北而来,迤逦数千里。白云山麓是“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茶园延绵十里。每年春夏之季,处处闻茶歌,村村逸茶香。

在白云山村,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有不少家族世代经营茶业,谷岭(编修于万历二十五年的《福安县志》“觚岭”村名,即今晓阳镇“岭下”村)吴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福安吴姓志》记载,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金书、玉书公从福安阳头察阳迁居晓阳谷岭。玉书公(字照)后裔于明时另建宗祠,从谷岭上祠分支为谷岭夏祠(至今人口五百多人,其中迁往社口三十多人,坦洋近四十人)。36架梯子叠床架屋似的吴氏宗祠,供奉的先祖也都可称得上人中龙凤。坦洋工夫创始人之一的吴步云兄弟6人,人人都是当地茶界大咖。岭下鳞次栉比的大宅院,就是他们打造吴氏茶业世家的遗存。

都说白云谷岭的茶米是地道的高山云雾茶,其地理气候、生态环境是绝对上佳的!从深山里逸出的茶香,不论清明时节“清明茶”,还是白露季节的“白露茶”,均特令人叫绝。原居谷岭的吴步云(1826年—1891年),是那一代茶人的佼佼者。其为人宽厚,精明、机敏、干练,奔走闽粤,与洋人做茶叶生意,贩茶巨万,“不数年大获奇赢”。十九世纪初,世代务茶的吴氏家族,从谷岭迁居坦洋经营茶庄,开始与“坦洋工夫”结下不解之缘。

鼎盛:木桶挑银富甲一方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

在民谣朗朗传唱“坦洋工夫”好光景的年代,坦洋村从上桥头的元记茶行到紧挨蜈蚣桥的丰泰隆茶行,完完整整地形成了一条茶行街。街头第一家茶行是元记茶行,行主吴庭元(字庚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仅二十岁的吴庭元继承父亲吴步升、伯父吴步云的茶叶生意,打出“元记茶行”商号,精制“坦洋工夫”红茶。靠着炙手可热的“坦洋工夫”,远销英国、俄国等地,成为当时福建有名的茶叶巨商,在福州开设茶栈,专门接洽洋行和外商。

1908年,吴庭元还在香港用自己的画像注册了中英两种文字的“元记”商标。当年,吴庭元在坦洋大院旁建起一幢小洋楼,专门用于接待茶商。有一年,一个俄国茶商来坦洋考察。坦洋茶叶出名但街道很窄,为给洋人留下好印象,吴庭元就安排客人住在小洋楼里,自己则以“生意忙走不开”为由躲得远远地,直到洋人要走了才露面。吴庭元带着洋人在繁盛的茶行街上走了一趟,并故意说:“这里只是坦洋的小街,你匆忙赶着要走,后面的大街我就不带你去了。”精明的吴庭元把洋人唬得将信将疑。那一次,俄国茶商在元记茶行订购了2000多担茶叶。

趁着火红茶市,“元记茶行”迅速崛起。鼎盛时,这家茶行由三座房屋组成,共有铺面三十六间,雇工百余人,拣茶工二百余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干茶约二千余件(合2000多担),提利润可获五万银圆。它以白云山下的岭下村为“根据地”,收购农民的初制干茶。每年发放“茶银”时,需要七十多人挑着一百四十多桶(每桶装1000块)银圆,一路长蛇阵,从坦洋挑到岭下村,发给当地农民。岭下村的庄稼大户们见到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惊讶地说:“冬下我们挖的番薯还没这么多哩!”

募捐:修路桥修亭惠及桑梓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军需告急,吴步云“毅然输财助边”,受到清政府的褒扬。吴步云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倡修道路架桥梁。不仅出资修通晓阳往福安城关的咽喉要道岭头亭,宁(德)罗(源)交界处五福亭,被传为佳话。

早期闽东运往福州的茶叶有两种走法。一条是全程水路,即各地汇集到赛岐码头的茶品过驳大船后,沿赛江南下,出白马门,经三沙湾,过东冲口,进入东海,然后循岸线驶往福州口岸。另一条路则是水陆兼程:出白马门后先从海路到宁德飞鸾码头登岸,然后改用肩挑,翻越飞鸾岭,循官道经罗源、连江到达福州,销往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飞鸾岭南路起步岭尚存的晚清碑刻,记录了光绪五年(1879年)宁德、福安、寿宁三县茶商捐资重修飞鸾岭路的过程。碑文涉及的茶庄包括坦洋的“泰大来”“福兴隆”“祥记”等。董事胡兆江、吴步森、李世镐、王正卿四人,均为福安茶商。起步岭还有一碑,上有吴步云名字。据福安岭下村《谷岭吴氏宗谱》收录的吴步云墓志铭记述,吴曾出资整修罗源、连江两县之间的“崎岖险危山径”。五福亭里一块嵌在泥土之中,碑文清晰可见,横额是“重建五福亭”五个篆字,正文竖排刻有“龙飞光绪十二年岁社丙戌九月二十八日丑时吉旦,福安坦洋监生王正卿、监生施长寅、监生吴步云,环溪职员吴光清同建”。

坦洋“元记”经历半个世纪风雨,造就了纵横商界许多传奇的故事。吴步云之后人吴庭元,更是闽东茶界翘楚。他作为福安县商会会长期间,坦洋工夫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民国初期的一天,福州苍霞洲的“元记茶行”接待了两个前来避难的女人,她们是杨正国的夫人林秀钦和女儿杨云英。因为杨正国追随孙中山革命,被当局通缉,亡命他乡。经人介绍,母女俩藏匿这儿,得到吴庭元的殷勤款待。此后,云英与庭元产生情愫生了女儿桂珠(杨坚)。1938年2月,桂珠与大她二十四岁的高诚学在福州完婚。吴庭元以每年300担稻谷的田租,洋楼、花园各一座作为陪嫁赠送给桂珠。高诚学用这些嫁妆在溪柄荡岐山创办了后来赫赫有名的“归田农场”(现为宁德市农科所)。吴庭元虽为豪绅,但与女婿高诚学(民国福安县长)均关心地方公益事业,对福安禁烟、乡自治、保护茶农利益等进步作出贡献。

来源:闽东日报、央视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